桃缩叶病为真菌性病害,叶片受害后叶缘卷曲肿大,叶片变为红褐色,后期叶面生出灰白色粉状物,最后叶片变褐焦枯脱落,受害严重的可引起70%以上早期落叶,枯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色,节间短,略呈肿胀,其上叶片常丛生,受害严重的整枝枯死。花果受害后多畸形脱落。还危害油桃、李、杏、扁桃、蟠桃等核果类果树。
桃树苗桃缩叶病的病菌主要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鳞片上、树干树皮上过冬,到翌年春季,当桃芽膨大萌发时,芽孢子萌发,由芽管直接穿过桃叶表皮或气孔侵入,菌丝在叶表皮下快速蔓延,刺激叶片细胞大量分裂,引起叶片卷曲皱缩脱落。夏季高温期发病停止。当桃树萌芽期低温,连续阴雨湿度大,持续时间长,病害即会大发生;相反如果桃树苗萌芽开花期天气晴朗气温达到21℃以上,病害就不会大发生。